內地核廢料存核廠藏危機 10年倍增 專家:一出事好有問題
 (明報)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明報專訊】日本    泄核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多國包括中國已表明會重新檢視核電站設施安全問題,但本港核專家認為,檢討如何處理核廢料更為重要。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報告,中國在2020年,每年將產生1000噸核廢料,較現時600噸上升近一倍,但內地政府對於興建廢料處置庫處理高放射性物,仍在計劃當中,大量核廢料現存在核電廠內,將有更大潛藏危機。


本港核子專家、理大    講座教授胡仲豪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日本核事故除揭露反應堆冷卻器失靈的重大影響外,另一關注點在核廢料處理。事故中,全球關注反應堆芯外的核廢料池,內藏具爆炸性的已用核廢料,至今各國仍未完全有妥善辦法處理,「一出事就好有問題」。他坦言,急速發展核能的中國,至今仍未有適當及長遠辦法解法核廢料安全問題。

未建高輻射    廢料儲存庫

現時中國共有13座核電反應堆,另有25座在興建之中,計劃興建達百座,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後來進一步調升到目標8600萬千瓦),是現時全國核能發電量的4倍,但處理高度放射性核廢料的永久儲存庫仍在計劃中(見上圖)。

胡仲豪坦言,擔心中國在核能發展上「欲速不達」,在2020年核廢料上升一倍下,未有完善辦法確保安全。「科學家做研究是要考慮下次冰河時期來臨前,也不會因冰川冲洗剷起所有核廢料;也要確保如何預防恐怖分子向核電廠施襲,甚至是地下水被核廢料污染。核廢料處理是長遠問題。」

他舉例稱,07年中國向美國    西屋電氣公司購入的最新一代反應堆AP1000及技術,美國當局也未批准反應堆在當地運作,但內地已開始在沿海地區加建反應堆。他指新一代技術雖然採用「全自動」安全系統,即遇到緊急情况,不需電源和應急發電機,僅用蒸氣已可啟動冷卻器,但問題如核廢料處理,始終如舊式反應堆一樣未有解決,「外國對於核電廠發展較為審慎,要將所有疑難逐一解決,這是由於各國處理問題方法不一的抉擇」。

反應堆8款型號 風險益增

胡仲豪又稱,現時中國共有8款不同型號的核電反應堆,由美國、法國    等地引入,令潛在風險增加。他表示,中國當年引入不同反應堆「是希望找最適合國內運作的」,但因核電廠和反應堆設計獨特,「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故每個核電廠需大批核能人才監管。

他以過往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為例,平均一個核電廠已需要數千名員工,高級研究員也要達千個,「監管一套型號的反應堆已經會有不少問題,更何况是8套?這麼急速發展,人才供應必須配合」。他建議內地參考其他發展國家的監管核電廠方式,在有需要時放緩核電發展作全面審視,「核能是安全能源,但大前提是監管者必須嚴謹」。

(剖析香港核安全 - 系列之二)

明報記者 鄭穎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