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梁定慧  原名梁國體
生卒:1893—1984
籍貫:廣東香山唐家灣(今屬珠海)人

個人概述
梁定慧 (1893—1984) 女。排行第五,稱梁五姑

職業生涯
10多歲時反對封建包辦婚姻,離家出走到澳門,入讀子褒學堂。1910年加入同盟會,奉派至廣州同盟會秘密機關工作。1911年參加黃花崗之役籌備工作。旋參加光復惠州、潮州之役。

廣東光復後,參加廣東軍政府的北伐軍女子敢死隊。1924年與鄒魯結婚,改名為定慧。曾創辦廣東婦女習藝所,自任所長。1937年與宋慶齡、何香凝組織抗日救濟會,赴澳門抗日籌款。在澳門時間較長,影響較大。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爭取鄒魯參加民主運動。1949年10月後,先赴香港寓居,後遷至台北。晚年皈依佛教。1984年病逝於台北。

梁定慧,誓為秋瑾報仇 曾率「女子敢死隊」
--- 辛亥革命網
 
    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文」為中山大學(當時稱為國立廣東大學,校長鄒魯),「武」為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鄒魯就是梁定慧的第二任丈夫。


    抗戰時期,梁定慧組織的「中大抗戰服務團」在全國各地演出籌款。

    梁定慧的第二任丈夫鄒魯寫得一手好字,曾是中山大學第一任校長。
    梁定慧的出生地——唐家灣鎮已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1945年鄒魯逝世後樑定慧才赴台奔喪。

  梁定慧(1892-1983),女。原名國體,唐家鎮人。國民黨元老鄒魯(廣東大埔人,曾任國民黨中常委、中山大學校長等職)之夫人,著名同盟會員。生於富商之家。上世紀30年代中期,她創辦了「廣東婦女傳習所」。

民國2 7年(1938),梁率「中大抗日戰地服務團」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會見了周恩來、葉劍英等。民國2 9年(1940),梁定慧赴東南亞,在華僑中開展抗日募款活動,回國後,在韶關創辦「陳永軍民醫院」,醫治抗日傷員。廣州解放前夕,赴香港居住。1954年其夫鄒魯逝世時到台灣奔喪。1983年1月在台灣病逝。

  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沿海地區,一直都有女人留家服侍父母、男人出海的傳統。而出海的男人難免因不測風雲而多有生命危險,所以沿海的女人傳統上,都具有在家庭中獨當一面的優秀風骨。巾幗歷史文化在珠海這塊土地上有其優秀的傳統,樹立海邊的望夫石、珠海漁女和龜靈蛇等就說明了這一點。

  辛亥革命時期,北嶺徐氏名門的「姊妹雙俠」中走出了舉家革命的大姐徐慕蘭,還有愛國不顧身的黃興戰友與夫人二姐徐宗漢。女革命黨人中的「三劍客」老同盟會會員五姑梁定慧(香洲),劍詩趙連城(斗門),「革命新娘」卓國華(金鼎)。平凡偉大,功成身退的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

  電影《海霞》描寫的就是珠海姑娘

  在這裡,讓人不禁想起兒時經常看到的電影《海霞》,據說描寫的就是珠海姑娘,清新,質樸,美麗。漫筆今天的海霞路,文化情感不禁油然而生。

  歷史上,一個追隨革命的女士,尤其令人敬佩。她們在傳統觀念中從父、從夫、從子的「三從四德」中走出來,為革命和理想傾盡心力,為自由和人民操勞憂心。

梁定慧女士就是珠海巾幗英雄的一個典型代表,深受戊戌變法、進步女士秋瑾的影響,從青年時代起就猶同男子一般,希望在民族振興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負。但在傳統觀念和先進教育的矛盾中,遵從父母出嫁也是一件讓女子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不過,在婚後她依然堅持理想,支持自己的丈夫從事革命事業,同時用一生追隨他,不離不棄,在照顧家庭的同時,還能為丈夫所從事的大業有所幫助,這無疑顯示出巾幗英雄們在某種程度上,所承受的壓力甚至比作為革命者的男人更加大。僅憑這一點,珠海的巾幗英雄們就能令人肅然起敬。

  梁定慧原籍香山縣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灣鎮),生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小名國體。父梁澤逢,早年旅美經商,常設「和記辦莊」於檀島和舊金山,在港開設「金和棧」,收購中國土特產遠銷美日、生意頗旺。母陳氏,生子冠三(又名金鰲)、女綺川、綺德、定慧排行第五,又稱五姑。由於家境富有,定慧兄妹等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幼年得風氣之先,入讀澳名校

  香山地處海壤,得風氣之先。富有人家均遣送子弟赴港澳就學。梁澤逢兩女綺川、綺德在港就讀,定慧年尚小,父親送其入毗鄰的澳門,就讀「子褒學塾」。子褒學塾是當時澳門最有名氣的一所學校,由康有為「萬木草堂」的入室弟子陳子褒創辦,課程開設以介紹維新改良思想和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為主。戊戌維新後教學轉向「尊孔讀經」,為入讀的學生和家長不齒。

  當時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派在澳門的活動也開始活躍,受革命思想影響的青年學生組織了「非儒會」,經常組織反孔辯論會,反對封建禮教,對梁定慧教育頗大。

其實她與在澳門反孔積極分子趙連城也結下了友誼。有一次進步教師講述了「鑑湖女俠」秋瑾的故事,梁定慧竟感動得哭了起來,聲言要為秋瑾報仇,師生無不動容。這時,她的三姐梁綺川已參加了同盟會,經常來澳門看望她,有意無意間對她灌輸革命思想,這對梁定慧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很大的作用。

  1906年,梁綺川在香港創辦「實踐女校」,自任校長,吸收大批婦女入讀。梁定慧遵其姐命,借外甥女卓國興(今屬珠海市官塘人)通往香港就讀。「實踐女校」實為同盟會香港分會之秘密機關。

梁定慧兄長冠三,兩姐綺川、綺德均為同盟會中堅,黨內同志黃興,胡漢民往返逗留女校,秘密議事,均為定慧所聞。梁定慧和卓國興年紀尚小,常自動負責守望和傳遞消息。

  青年貴為豪門媳,仍入同盟會

  梁定慧17歲時,由父母做主嫁給雞拍村(今屬珠海市唐家雞山)華僑商人唐萬祿長子唐貽堯(鐵魂)為妻。婚後不久梁定慧即再往香港探望其姐。在兄姐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梁定慧由高劍父、朱述堂(同盟會廣東主盟人)的介紹,加入同盟會。

在此期間同她一塊加盟的女同志還有許劍魂、陳秉卿、尹淑姬、梁全芬、卓國興、趙連城、徐慕蘭、宋銘黃、黃悲漢、黃勁魂等在澳門、香港的同學、女友。不久,梁定慧的丈夫唐鐵魂從家鄉赴香港探望妻子,經梁定慧勸說,也加入同盟會,這樣,梁定慧哥哥、姐姐、丈夫和她都是革命分子,在同志中成為美談。

  1910年初,同盟會在廣州組織新軍起義(庚戍之役),梁定慧等女同盟會會員被派往廣州的「守真閣縫紉學院」任教,暗中負責看守軍隊倉庫和運送軍火工作。徐宗漢(今珠海市北嶺人,後為黃興夫人)、梁定慧等利用婦女的特殊身份,有時打扮成孕婦,有時扮成新娘、小姐、學生,頻頻往返省港澳,擔任著運送軍火、傳遞消息,並將軍火分發各起義人員集結地的工作。

起義失敗後,徐宗漢身份和「守真閣」暴露,梁定慧等人將秘密機關轉移到岐興裡的「培淑女校」,繼續活動,後轉移香港。許多起義中疏散的人員逃到香港,梁定慧三姐梁綺川利用「實踐女校」校長身份,負責接受和安排退回香港的通知,梁定慧協助其姐做了大量工作。

次年的「三‧二九」之役(黃花崗起義)前夕,梁定慧又被派往廣州,協助徐宗漢製造、運送軍火和聯絡通知的工作。

  辛亥武昌起義成功,革命黨人密謀光復廣東。陳炯明、鄧鏗在惠州組織「循軍」,發動惠州起義。梁定慧和丈夫唐鐵魂、女同志宋鳴黃、林典煌(原惠州中學生)被派往惠州,負責運送軍火,製造黨旗、袖章、炸彈和宣傳工作,同年農曆九月,惠州光復。

  廣東、惠州光復後,同盟會接著從事汕頭、潮州地區的光復工作。廣東都督府將潮汕地區的民軍合編為「粵東革命軍第四軍」,下屬三支部隊,其一是由客家人組成的稱為「客籍軍」;其二由潮汕本籍人組成,由孫丹崔統領,稱「土籍軍」,其三是香港、省城、惠州方面派往的,由梁定慧之兄梁金鰲(冠三)率領,稱「冠字軍」,三支部隊於辛亥(1911)年農曆九月光復汕頭後會合,接著向潮州方向進軍。

  兵變索夫命,欲投海殉情

  1911年農曆九月廿二,梁定慧、唐鐵魂夫婦隨軍進軍潮州城,清廷潮州總兵趙國賢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知府陳兆棠頑固不化,率清軍負隅頑抗。

由於梁金鰲與陳兆棠曾經認識,陳有一兄弟在廣東都督府任職,梁金鰲認為陳兆棠可以爭取反正,率冠字軍入城與陳兆棠談判,陳兆棠暗中陰謀分散民軍主力,各個擊破,因此在冠字軍入城後的第五天突然發動兵變,殺害了梁金鰲的妹夫、梁定慧的丈夫唐鐵魂以及多名革命戰士。

梁定慧抱著丈夫的屍首,痛不欲生。梁金鰲急電唐鐵魂在廣州的弟弟赴汕頭,偕嫂嫂與唐鐵魂靈柩回珠海唐家安葬。

船至伶仃洋,梁定慧突然投海殉夫,經眾人救回。在家裡,梁定慧哭跪在公婆面前,經唐鐵軍父母及鄉親多方勸慰,情緒才逐漸安定下來。後來,民軍攻佔了潮州城,陳兆棠被捕伏誅。廣東都督府為表彰唐鐵魂業績,為唐鐵魂父母頒發金牌一枚。

  廣東全省光復後,廣東都督胡漢民立即組織「廣東北伐軍」,由姚雨平率領,興師北伐。鄒魯、高劍父發起組織「北伐女子敢死隊」。

梁定慧聞訊,強忍喪失丈夫的痛楚,重奔革命陣營,被選為「女子敢死隊員」之一,沿途作戰,勇往直前,多次擊潰清軍阻攔,沿途群眾都把這支女子敢死隊稱為「木蘭軍」。

  1912年2月北伐軍到達徐州,當時南北議和已成,北伐軍和女子敢死隊解散。梁定慧輾轉來到南京沒找到同盟會重要領導人黃興和她的戰友、黃興夫人徐宗漢。黃興把她安排到他在上海創辦的「咿唔」學校讀書。

後來,同盟會組織一批女會員赴日留學,梁定慧、趙連城等人入選,梁定慧將自己的名額和已經領到的經費讓給了其他一位女同志,黨內同志無不稱讚她的美德。孫中山聞訊,讚賞不已,決定另改派她赴美留學,因政治風雲變幻,未能成行。

  中年再嫁入豪門,致力做慈善

  梁定慧與鄒魯相識多年,鄒魯的發妻也是梁定慧的同盟會友,後遇害逝世。鄒魯對梁定慧數年中魚雁不絕,稱梁定慧為「新時代女性」,多次表達愛慕之情。梁定慧在從事民黨活動中,鄒魯對其幫助很大,對鄒魯的才華也很賞識,但出自於對亡夫的恩愛深情,難於割捨,多次拒絕鄒魯的追求,覆函中曾有「緬懷故劍,忍覓新歡」之句。

後經范其務和四姐梁綺德多方規勸,梁定慧才答應婚事,與鄒魯在香港結婚。後來,鄒魯在孫中山組建和改組的中華革命黨、國民黨中均任要職,直至國名黨中常委,其中以數年擔任中山大學校長和主編國民黨黨史而知名。梁定慧婚後仍致力社會福利事業,參加贊助孤兒院等賑災活動,她與鄒魯育有一女,取名鄒杏。

  抗日戰爭時期,梁定慧受到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熱潮的鼓舞,愛國救民的熱情再一次迸發。她以中山大學校長夫人的名義,與中山大學部分抗日學生、她早年革命的同盟會姐妹和親屬組成了一個「中大抗日戰地服務團」,奔赴港澳各地,為抗日籌款,積極參與宋慶齡、何香凝等組織的抗日救國活動。

她親臨香港、澳門,在街頭髮表抗日演說,為澳門抗日報刊「抗日晨鐘」題詞,她講籌集到的大量資金、視頻和醫療器械,通過廖承志通知轉運到八路軍和新四軍,對家鄉的抗日活動也十分關注,曾為家鄉的抗日自衛隊贈送一批壓縮餅乾和衣物。

  1936年,梁定慧在原廣州中央公園組織援助綏遠傅作義部隊抗日義賣活動,著名政治家、畫家馮伯恆畫了一批畫參加義賣,共籌得港幣四五千元。

  1938年初,服務團組成一個戰地工作隊,赴武漢、鄭州、開封、黃河南岸前線,展開宣傳和慰問當地抗戰軍民活動。其間,梁定慧率「中大抗日戰地服務團」部分成員,親赴當前全國抗日戰爭最緊張地武漢。梁定慧謝絕了國民黨方面對他們的住宿安排,帶領團員住入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會見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等同志,與周恩來、葉劍英進行了多次長談。回廣州後,梁定慧多次派侄女赴武漢,遞送給周恩來、葉劍英的函件。

  1940年,梁定慧在國民黨海外部長陳樹人的支持下,親赴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在華僑中開展抗日籌款活動,受到愛國僑胞的熱情支持,共得捐款港幣16萬元。

華僑陳永,個人捐獻一筆大款,梁定慧回國後,將陳永的捐款在韶關創辦了一間「陳永軍民醫院」,收留、醫治全省抗日傷員和群眾。1944年韶關淪陷後醫院停辦。其後,梁定慧輾轉粵西、桂西南各地,堅持抗日後方服務至勝利。

  晚年不滿國民黨,奔喪方赴台

  解放戰爭時期,梁定慧對國民黨的統治漸生不滿,與何香凝、肖雋英等進步人士多有接觸,規勸丈夫鄒魯早些「退休」。廣州解放前夕,鄒赴台,要攜梁定慧一塊走,梁以「你先走,我後至」敷衍。鄒魯在台三次電催,梁定慧才攜庶子鄒器、鄒皿,赴港居住了六年,直到1945年鄒魯逝世後才赴台奔喪。後樑定慧又赴美跟隨女兒鄒杏(鄒杏嫁於中山南萌吳某,在美經商)生活了六年,上世紀七十年代返台定居。

  偶覓「定慧寺」,遁入佛門中

  在香港期間,梁定慧偶然發現大埔墟有一間「定慧寺」,頓生皈依佛教之念(「大埔」是鄒魯的家鄉,「定慧」是她的名字),入寺靜修,取法名釋定慧。

  1979年,梁定慧在台灣獲悉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她的老朋友葉劍英、廖承志分別擔任了國家人大常委會正副委員長,又一次萌發了對大陸和老朋友的懷念之情。她對來台探望她的女兒說:「做生意,離不開地大物博的祖國大陸,你應該去參加廣州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順便拜訪你的世伯葉劍英,世兄廖承志。」

  鄒杏遵照母命,先後參加了廣州「春交會」和「秋交會」,並專程赴北京,拜會了廖承志副委員長。10月28日,葉劍英委員長會見了鄒杏,對她說:「歡迎你。見到你猶如見到你媽媽。你父親在中大執教時為中國培養了不少人才,你媽媽在本世紀的中國民主革命和抗日戰爭的貢獻是值得驕傲的。歡迎你回祖國做生意,希望下次你能陪媽媽來。」

  從此以後,鄒杏在中國大陸的生意業務便正式開展了起來,她每年都從美國返國一兩次,後又在香港設立分公司,取名「海濱國際貿易公司」(「海濱」是她父親鄒魯的別號)。看到女兒的成就,梁定慧喜不自勝。可惜天年不永,1983年1月17日,梁定慧在台灣逝世,終年91歲。

  人文觀察

  民初女子的俠義與理想

  行文之初,要向梁定慧女士致敬:既為她足以代表廣東新女性的生平,集革命精神與建設毅力於一身,為後世典範;也為她能媲美宋美齡的高齡,在苦難的20世紀中國,這樣的高齡,本身就是一種驕傲;更為她的愛情與婚姻,她的前夫唐鐵魂是革命先烈,她的終身愛侶鄒魯,是我現今所在的中山大學首任校長、民國元勛鄒魯先生。

  20世紀最初十年,也就是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前這段時間,中國社會風氣出現了滄海桑田般的變遷,其中尤以女性意識的崛起為代表。廣東是李大釗所說的「現代思潮匯注之區」,更以行動精神為天下表率,這個時期所湧現的英雄女性自然值得大書特書。

  為大眾所耳熟能詳的廣東新女性,自然以名畫家何香凝與年齒略幼的宋氏三姐妹為代表。作為黃興先生的夫人與革命伴侶,徐宗漢女士便相對隱微,而徐宗漢的珠海同鄉與好姐妹,梁定慧更加不為人知了。

  梁定慧的一生,可以用「大破大立」來概括。她出身富家,因地利之便,從小便能得風氣之先,到澳門新學塾求學,成為維新思想的直接繼承者。

後又「升級」為「革命」的信徒,在組織上加入同盟會,並且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和兄長冠三,兩姐綺川、綺德均為同盟會中堅,這是一個真正的「革命之家」。梁定慧在這個時期深受黃興、胡漢民等革命前輩的影響,她也是這時結識了同樣家境優越卻又熱心革命的唐鐵魂,又跟隨徐宗漢這位女英雄,成為革命的堅強鬥士,從後方到前線,險阻備嘗。

唐鐵魂後來遇難時,梁定慧才20歲。

  從這一段時間來看,徐宗漢與梁定慧等人,既有俄羅斯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的奉獻精神,更繼承了民粹黨女戰士蘇菲亞的犧牲勇氣。她們的事功未必顯赫,甚至不一定能達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具有一種特別的擔當精神和超越氣質。這樣的傳統,是廣東文化的寶貴資源,也使我們觀照歷史時,多了一份格外的審美愉悅乃至震撼。

  梁定慧後與鄒魯在香港成婚。她的愛心與鬥志轉移到社會建設上;抗戰爆發,她組織「中大抗日戰地服務團」,在醫療、籌款、鼓吹、協調各方勢力上都大有建樹。

  中山大學圖書館的5樓,高懸著鄒魯先生手書的「赤子之心」,像明鏡一樣澄澈照耀。梁定慧的一生,無論是戰鬥,還是祈禱,推動她前進的,我想,都是這種「赤子之心」!

  這是一個秋瑾式的女性革命者

  1、梁定慧從青年開始就堅持革命理想和抱負,你覺得是什麼對她影響如此之大?

  梁定慧所受到的教育環境,對她的成長過程和一生的理想、抱負有很大關係。她接受的是維新思想和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教育,而她的姐姐以及其他親人對當時革命的認識,對她影響也很大,這一點上甚至影響到她的第一任丈夫。夫妻倆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樹立了共同的目標,造就了一個非凡的革命家庭。

  2、在梁定慧前夫犧牲後,她依然能從悲痛中走出來,繼續革命道路,你認為又是什麼影響著她?

  革命理想對梁定慧起很大的動力作用。在她前夫犧牲後,她甚至選擇殉情,可以看出這對革命夫妻感情至深。而也正是為了繼續亡夫未了的革命理想,讓她堅持走下去。這種堅定理想的精神最值得我們學習。

  3、你認為梁定慧在她的革命生涯中貢獻最大的是什麼?

  在很多革命女性者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在後方支援革命。但梁定慧甚至能率領「女子敢死隊」拚殺在陣前,而又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在港澳、東南亞等地為革命籌款,這是一個秋瑾式的女性革命者,既有男子的氣概,又有女子特殊的感染力。

    梁定慧的第一任丈夫國民黨少將唐貽堯(鐵魂)墓碑。

  (左起)鄒永、鄒芳、鄒杏、鄒達四兄妹在鄒魯校長書寫的中山大學校訓石前合影(中山大學校訓為孫中山先生所題)。其中鄒杏為梁定慧與鄒魯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