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圍塌樓媽媽 沒兒愁過冬
 (明報)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明報專訊】這一天,主婦們為與一家做冬而忙得不可開交,但童媽媽只得獨守空房,呆呆望著愛兒童慶濤那些滿佈塌樓沙塵的獎牌出神。經過4年輪候,童媽媽終由「劏房」搬上公屋,可她沒有半絲喜悅,只因這間屋是用兒子的性命換來的。45J,一個在馬頭圍道消失了的門牌,對年初塌樓而痛失愛兒的童媽媽與一班街坊來說,卻是永不磨滅的烙印。

因丈夫外遇而離婚的童媽媽,與立志上大學的兒子童慶濤從福建來港後相依為命,他們自2006年已申請上公屋,一直苦候無期,沒料到最終因今年1月29日下午,馬頭圍45J唐樓應聲塌下,童媽媽得以在5月特快上樓。

申公屋數年 因塌屋上樓

由百多呎劏房遷入200多呎的公屋,租金便宜一倍,一房一廳,不漏水,結構安全,更有胞姊、舊街坊在同村照應,童媽媽仍住不慣,「從前一回來總有兒子開門,可以上樓本來很開心,不過現在沒有兒子與我分享……」塌樓令4戶人痛失至親,死者包括年僅20歲的預科生童慶濤。


「這間屋用我兒性命換來」

「以前環境很差,很想給兒子一個好環境,想不到現在住在好地方,卻失去了兒子,我覺得這間屋是用我兒的性命換來給我的……」每次見社工,總免不了途經意外現場,童媽媽說﹕「每次心中也好像刀割般,不想再見到那個食人的鬼地方!」但她卻不敢遠離這片傷心地,渴望與胞姊同住附近的馬頭圍村,「從前阿濤常到我姊的家,我怕搬得太遠他不懂回家」。

每晚噩夢 以淚洗臉

她感激大半年來一直幫忙的社工、區議員,甚至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也捐款助其生計,有人更提議買靈位安置亡兒骨灰,但她感不好意思,堅持自己花上2萬元到政府墳場為兒子購「安身之所」,同時拒領綜援    。

童媽媽至今每晚仍受噩夢折磨,終日以淚洗臉,需求診精神科和心理醫生,每日吃抗抑鬱藥和安眠藥。她坦言不敢外出,「當日兒子出事,我也不在家」,也不敢接電話,「出事那天,很多電話打來……」

胞姊華姐為此憂心忡忡,每天除了伴著胞妹哭,也會硬把她帶出街外散心,可惜情况未見好轉,只盼胞妹尚在家鄉的女兒阿珂可申請單程證    來港相伴。

內地女兒來港無期

「整頭家沒了!唯一可改變的是女兒陪著我,這是我現在最希望的事。」童媽媽天天為獨個在內地生活的女兒憂心,阿珂也盼來港照顧母親,但單程證一直未獲批,只能不斷申請雙程證,每3個月在中港兩地奔波,結果連工作也丟掉,有人大代表    、政協向內地部門斡旋,惟至今音信全無,入境處    也愛莫能助。

屋宇署    主責的調查報告未全面披露,死因聆訊尚在排期,童媽媽仍不知塌樓責任誰屬,哭訴追討無門,抱怨︰「馬尼拉    (人質慘劇)都有日子(死因聆訊)啦!希望政府早點幫我查到,給我兒子一個公道!」

明報記者 吳光熙 周展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