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稅照出 真正官商勾結
2015年03月26日
李兆富 壹擋專政

逐個膠袋徵收膠袋稅,政府表面理由是為了減少市民使用膠袋,紓緩堆填區的壓力。但是,堆填區裡面有多少垃圾是膠袋呢?不過,今時今日凡事政治正確的香港,只要打出環保牌,必然無往而不利。


今年四月,膠袋稅擴展至所有零售點,有線電視新聞的偵查報導訪問零售商,發現許多小店的負責人,不知道什麼產品可以豁免膠袋稅,什麼不可以。


https://www.facebook.com/bags4hk

使用膠袋已被講成洪水猛獸。

當然,對大財團轄下的零售店,早就已經慣了膠袋稅,無有怕。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接受訪問時表示,只要用常識就可以分辨,市民不用擔心。

常識?這個政府引人犯罪,又見一例。法例就是法例,政治問責官員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言論,反映特區政府用人,只問忠誠,不問能力,才是對法治的最大危害。


膠袋稅,只是近年眾多政府「無事生非」的政治之一。多數市民不會留意得到,在環境和公共衞生這兩個範疇,官僚都努力地製造人民公敵,同時為自己擴大版圖找藉口


另一邊廂,自六十年代起,美國興起新左翼運動,透過直接對跨國大財團製造壓力,迫使政策轉彎。在環境和公共衞生,最先被攻擊的有石油和化工。


由七十年代起,新增的人民公敵名單加入了煙草和奶粉;八十年代的攻擊對象,有快餐、飲品。諷刺是,大企業,有能力負擔對應政策的成本。政策愈繁複,中小企的生存愈困難


政治上的攻擊愈強烈,政策愈繁複,行業中的競爭愈少,寡頭壟斷情況愈嚴重。

有時我不知道,新左翼的社會棟樑究竟是蠢?還是他們根本就是和大財閥同氣連枝,只不過是在政治舞台上,他們選擇了扮演好人的角色,默默地為大財團利益服務。


在政策圈打滾十多年,我親眼見過不少政治演員,在鏡頭前罵財團七情上面,轉過頭又向同一群資本家籌款。


我只想指出,政府、政客和財團的共生關係,未必是有共識的陰謀,更加不一定是全部來自功能組別。常言道,政治裡沒有永遠的敵人,但有共同的利益


政府官僚要尋找存在價值,每個部門都要找新的事情來做。至於政客,他們需要的是不斷提出「成功爭取」的機會,反正最終負責做事抑或付出成本的永遠不是他們


財團不會喜歡規管,但他們也不會抗拒,正如之前所講,規管愈多,通常對大財團來說,是一種政策上的保護。在高度規管的行業,企業會將資源由創新和競爭,轉到應付法規和政治游說。


當然,政客最想見到,就是有人願意花錢在他們的宣傳工程。我這裡所講的政客,是廣義的;凡是以別人資源達到自己的願望,強迫社會按照自己意願去運行的,都是政客


最新的公共衞生敵人,是糖和鹽。政府最新開設的什麼降低食物中糖和鹽分量委員會,雖然被人訕笑為弱智之舉。


不過,這個潮流可是全世界新左翼和世衞在日內瓦的食品官僚在力推的,只是特區政府執行得笨拙。我可以大膽預言,在十年內,總會有新的政策,借減少市民每日攝取糖和鹽為由,令食品製造業更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  李兆富

公共事務顧問及時事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