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科大女生清明節跳樓身亡 學校稱自殺有傳染性
2010/4/22
時代周報記者  吳曉蕾
大河網  

  4月19日下午4時30分,48歲的聶洪媛和妹妹一身黑衣,跪在北京科技大學逸夫樓西側的水泥地上,點燃了手中的白色蠟燭。持續哭泣之後,她的聲音已幾近嘶啞。丈夫陳小平和弟弟聶洪江倚立牆邊,低著頭不停地抽煙。

  聶洪媛的面前,是幾塊從附近撿來的碎磚,中央圍放著女兒陳蕾的照片和幾束白色雛菊。

  14天前的清明節晚上,北科大三年級女生、21歲的陳蕾從旁邊教學樓的9樓縱身跳下,身體摔成了三截,當場死亡。

  清明之夜的墜樓

  沒有人知道,陳蕾是抱了怎樣一種心情,選擇在那樣一個日子跳樓自殺。

  “那天晚上,天還下著小雨。”聶洪媛身後,一個圍觀的女學生對身邊的好友小聲說道。和校園里大多數學生一樣,她當天晚上就听說了這起跳樓事件。

  在校園里,這樣的消息總是傳播得很快,但語焉不詳,籠罩著一絲神秘。

  那一天晚上7時50分左右,陳蕾什麼也沒有帶,從宿舍走向了逸夫樓。出門前,舍友讓她把門帶上,一向好脾氣的陳蕾略顯生氣地應了句“好啊”,但再也沒有回來。

  40分鐘後,陳蕾爬上了逸夫樓9樓的西側窗戶,把眼鏡和手機擺放在1.2米高的窗台上,迎著風雨離開了這個世界,連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留下。不遠處的北四環,閃爍著北京的繁華。

  “為什麼?告訴媽媽,這到底是為什麼……”聶洪媛哭聲悲慟。但是,躺在冰冷停尸房的陳蕾已听不到媽媽的問話。

http://diguk.com/insurance

  陳蕾是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母親聶洪媛在西藏地質勘探系統工作,父親陳小平則供職于西藏糧食局。

  家境良好、衣食無憂的陳蕾是家中獨生女。“開朗活潑,積極向上”是所有親戚對她的一致印象。2007年,陳蕾以558分、西藏考區總排名第 132名的優異成績被第一志願北京科技大學錄取,她的所有親朋好友都以她為傲。

  “從小到大,蕾寶都特別讓人省心。”聶洪媛用手背抹一把眼淚,遞給記者一大疊陳蕾的獎狀和證書。“蕾寶”是父母對她的愛稱,之所以取名“蕾”,是希望陳蕾能像花蕾一樣綻放,美麗而又堅強。

  照片上的陳蕾,也確實如蓓蕾一般。高挑,白淨,戴著一副無框眼鏡,斯斯文文的樣子,嘴角微微上揚。在聶洪媛隨身攜帶的陳蕾照片上,這種相似的表情,出現在中國各地的旅游勝地前。

  聶洪媛說,陳蕾特別喜歡讀書,學習特別自覺,生活上也有很強的自理能力,“從來沒有讓父母操過心”。三年前高考,當陳蕾在第一志願欄里寫下她最喜歡的北京科技大學時,陳小平、聶洪媛夫婦更多的是感到欣慰。

  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三年後,花兒一般的女兒居然死在了她最向往的校園里,並且是以如此慘烈和決絕的方式。

  不明原因的自殺

  逸夫樓地處北科大教學區中心,距離陳蕾所住的7齋,步行只需15分鐘左右,這也是大多數學生往來宿舍和教學區的必經之地。

  出事時,逸夫樓還有學生在上課。陳蕾墜地的巨響,打破了課堂的寧靜。

  “墜地前她撞到了教學樓的一個突出部,身體碎成了三瓣兒,特別血腥。”雖然事情已過去兩周,大二學生陳子東(化名)回憶起當晚目睹的慘狀,還是心有余悸。

  听到聲音的其他學生,也都紛紛從西側的窗戶探出頭看。現場迅速聚集了十幾名路過的學生。

  在其中一名圍觀學生報警之後,校方和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的警察很快趕到了現場。警方排除了他殺的可能性,但沒有找到遺書。

  “我們當時還以為是有人惡作劇……前一天晚上還和她聊過視頻,一點征兆都沒有。”陳小平說,4月4日晚上9時多,陳蕾還在網絡那頭捧著腮幫和聶洪媛聊了半個多小時,表現很正常。

  然而,直到家屬們連夜從成都趕到北京後,陳小平才從陳蕾的室友口中得知,陳蕾已經有一兩周沒有正常上課,“成天就呆在宿舍里,白天睡覺,日夜顛倒,還偷偷地在宿舍里哭了幾次。”

  機械工程學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認為,陳蕾的自殺,也許與她考試不及格有關。3月1日新學期開學後不久,學校就公布了上一學年的考試成績。在不及格的名單上,陳蕾是唯一的女生,在隨後的補考中她仍然不及格。

  “可是,在我們眼中,孩子是一個心理承受力強、能經受壓力的人。掛科的事情以前也听她提起過,她當時還安慰我們說別擔心,她會好好學習補上學分。應該不至于因為這個而想不開啊!”陳小平百思不得其解。

  陳小平和聶洪江用了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仔細整理了陳蕾的遺物,又廣泛接觸了陳蕾的大學同學、老師,有聯系的高中同學、初中同學,查看了她最近三個月的手機通話和短信,還有她電腦里的所有信息,但沒有發現陳蕾有任何感情上的困擾,也沒有發現任何能解釋孩子死因的信息。

  更令家長寒心的是,陳小平說,即使是看到陳蕾行為頗為反常,並且哭了幾次後,也沒有室友過問她原因,“實在是太冷漠了”。

  在陳蕾身亡兩周後,她生前在學校里最好的朋友劉馨(化名),拒絕了記者的有關采訪,並關掉了手機。

  在跳樓前的兩周,陳蕾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問題,從宿舍走到逸夫樓之後的25分鐘之內又想了些什麼,現在都已無從得知。

    校方負責否?

  “我們覺得這個學校的教學環境、人文環境有很大問題。”陳小平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他們調查陳蕾死因的過程中,她的院系領導、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孩子周圍的同學都一問三不知,對孩子的死遮遮掩掩。

  “院長王立還當著我們的面說‘現在大學生自殺很正常’。這是從事大學教育的人的看法嗎?這種不尊重生命、冷冰冰的態度,我們不能接受。”陳小平說。

  “孩子在出事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上課,學校也沒有采取任何干涉措施,北科大到底有沒有這些制度?一個輔導員要負責管理200多名學生,究竟是否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狀況?”至今仍然無法理解女兒自殺的陳小平認為,陳蕾過去三年中主要生活在學校,從活蹦亂跳地進入學校,到如今毫無征兆的自殺,學校方面應負有主要責任。

  因此,在陳蕾死後的第七天,陳小平正式向學校提出了要求︰“要求學校為孩子的死承擔主要責任;要求學校對家庭予以足夠的物質和精神上的賠償;要求為孩子舉辦有校方領導、院系領導和老師參加的公開的葬禮;要求學校主要負責人公開承認學校的責任,對家庭進行撫慰。”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學校深表遺憾。具體的善後事宜,校方仍在與家長方面進行溝通。”4月19日傍晚,北京科技大學新聞發言人章東輝如此表態。“但是,我們並不認為學校在陳蕾的自殺上負有責任。”

  針對家長質疑學校管理松散的問題,章東輝說,由于大學的考勤制度與高中完全不一樣,大約每半個學期匯總一次,信息統計上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性,而輔導員也並沒有考勤的職責與義務。

  但章東輝也坦承,該校在教學考試方面確實要求較高。“根據數據顯示,大一學生的不及格率約為46%。這個數據是從參加考試的人次和考試科目算出來的。” 學校也曾經反思是不是要適當放寬對學生的課業要求,但商討的結果還是認為要堅持精英化教育的道路。

  而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大部分學生也都表示,自己曾經考試不及格。“我們互相之間都不是問掛科了沒有,而是問掛了幾科。”一名機械學院的大四男生開玩笑說。

  自殺傳染?

  盡管章東輝一再申明陳蕾之死是個案,但陳蕾的自殺,仍然為北科大抹上了陰影。

  記者在該校BBS“幻想空間”上看到,不少學生都從陳蕾之死聯想到不久前發生的其他跳樓事件。此前,北京科技大學已發生兩起跳樓自殺事件︰2月 7日,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一名即將畢業的男碩士從三齋學生宿舍跳下,當場死亡;3月28日,礦大機械學院畢業生肖某從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大樓跳下,當場死亡,原因不詳。

  而自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該校還發生過兩起刑事案件︰去年7月12日,延緩畢業的貧困學生黎力劫持人質,欲搶校內的中國銀行;今年1月2日,機械工程學院的兩名大二女生到校外開房後,一女生殺死另一人後自首。

  在BBS上,一個名為“laughaway”的網友因此發表了一篇帖子,將北科大稱為“大學里的富士康”,意指其高自殺率。

  “短短大半年內北京科技大學出了這麼多事,難免讓我們對學校的管理和環境產生質疑。”陳小平認為,學校沒有及時解決自己長期積累的問題,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長期陰暗的壓力,是這個惡劣的環境誘導陳蕾自暴自棄、選擇了自殺。

  “自殺對于每一個人都是非常艱難的選擇。但一起跳樓事件發生以後,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可能會對周圍其他的人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引起效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殺確實有著傳染性。”曾經對自殺話題做過深入研究的章東輝說。

  據章東輝回憶,1992-1994年曾是該校的一個自殺高發期,但1994-2007年期間,該校沒有發生過跳樓自殺事件。2007年發生一起跳樓事件後,就是今年出現的三起,其中一起還是社會人員。

  “就連效仿的自殺方式都十分雷同,北京高校的大多數自殺事件都以跳樓為主,割腕、服藥的比較少。”章東輝說。

  近年來,高校自殺事件屢見于報端,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隨之產生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遺憾的是,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似乎並沒有某個機構對高校的自殺事件做過系統的數據匯總。

  “這一方面的數據比較殘缺,信息公開度比較低。”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介紹道。

  《中國青年報》在2005年末進行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北京大學生出現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至于“郁悶”一詞,則早已成為大學生的口頭禪。

  網絡上的另一份不完全統計則顯示,僅在2004年4月-2005年9月間,北京地區經公開披露的高校自殺事件就至少有24起。

  但網友們普遍相信的一點是,實際自殺事件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類似消息已被高校封鎖。

  就在陳蕾出事之後,北科大的大多數學生也是通過口耳相傳獲知此事,學校方面也只是在校園內部的OA網上簡單公布了數百字的相關信息。

  “這畢竟是一起自殺事件,我們擔心會引發新一輪的模仿。”章東輝如此解釋。

    “不是個人的問題”

  “社會上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高校自殺率正逐年上升。其實,與社會青年的自殺率相比,高校學生的自殺率要小得多。”章東輝說。

  他分析,現在的大學生自殺原因主要分為三大種類︰學業、經濟和感情問題。從學業和經濟上看,現在的大學生承受的壓力比以往要大得多,特別是求職方面,國家不包分配和高校擴招之後,大學生找工作的壓力確實越來越大。但在感情方面,現在的大學生更敢于表達、善于表達,反而比以前的大學生要好得多,但對挫折的耐受力更小。

  “因此,一正一負,總體上來看,每年的高校自殺率仍比較穩定,沒有太大的變化。”章東輝說。

  然而,長期關注自殺問題、《自殺作為中國問題》一書的作者吳飛認為,導致自殺的往往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多重原因加起來產生的壓力或抑郁。

  “每個自殺案容易導向的回答是︰這個人有毛病,不正常。也許出于對學校名譽的保全,大家都想隱瞞,盡量以其他方式低調處理。這種反應,導致我們很難采取相應的社會措施。”吳飛說。

  有意思的是,記者在校園采訪中也發現,確實有部分學生認為,陳蕾等人的自殺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尤其是那名校外人員借用北科大的教學樓跳樓,更是對北科大的抹黑。甚至有應屆畢業生在論壇上表示,已有招聘單位因此拒絕錄用北科大的學生。言語中充滿了冷漠。

  “我反對把自殺視為個人的問題,因為任何行為背後總有更大局的趨勢。”吳飛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逐漸凸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獨生子女制度。

  “以前,兄弟姐妹之間會形成同輩間的交往模式,會有矛盾,但也能學會處理矛盾。現在的獨生子女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里,與平輩交流的機會較少,這就導致了大學階段、孩子一下子進入一個完全由平輩組成的社會環境,巨大的反差讓他們應付不來。再加上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仍不盡如人意,學生一旦在思想上走極端,就很容易出現自殺性事件。”

  “美國大學生的自殺案一般和吸毒、喝酒等社會不良現象有關。中國大學生的自殺案卻相反,跟社會現象沒有很大關系。他們恰恰是在大學里面,接觸不到社會,而導致自殺。”吳飛對記者說。

  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大三學生陳茜雯最近也在做一個有關大學生自殺的研究課題。她認為,雖然從小到大一直在接受教育,但在“生命教育”方面,無論是在學校教育或在家庭教育中都相對匱乏。“其實不只是大學生,對任何人的教育體系里,都應該有這種內容。”她說。

  陳茜雯的看法,也反映了許多大學生的意見。在這所理工科院校里,大多數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是在教學樓、宿舍和飯堂三點之間機械運轉——每天的課程排得滿滿的,課後有大量作業或實驗,晚上還要修讀選修課,課業壓力相較于文科院校明顯大許多。

  機械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的大一男生小川(化名)說,入校以來,他確實感覺學校缺乏人文氣息,上學期幾乎沒有人文講座。網友 “laughaway”也在帖子中建議,應增進工科院校的人文氛圍,考慮設立北科大人文大講壇。

  “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選擇自殺這條路啊!”“強烈呼吁學校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和心理教育!”“呼吁和號召大家多多關愛身邊的同學!”論壇上,類似的呼吁也自發于學生當中。

  “如果陳蕾的室友能早一點向學校反映情況,如果學校能夠早點關注陳蕾的反常,我的女兒就不會這樣死去。”陳小平說。

  章東輝說,就在連續發生自殺事件以後,北科大隨即邀請了有關專家開設心理健康講座,並給這所理工類院校新增了許多人文講座。

  但他同時表示,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只能以篩選或邀請的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在目前的整體社會環境下,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心理咨詢的正常性和必要性。因此,學校在建設心理介入機制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4月19日傍晚五六時,北科大的學生們已經結束了一天的課程,紛紛從教學區趕回生活區。經過逸夫樓時,不少人都從學校保衛處拉起的警戒線外看到陳家舉行的這場簡單的祭奠儀式。

  陳小平說,經過長達兩周的交涉,目前校方已決定安排在4月22日為陳蕾舉行一個追悼會,並答應多給一些撫恤金,但仍然拒絕承認在陳蕾之死上負有責任。

  “我們只是希望能為孩子討個說法,通過孩子的事情給北科大帶來一些改變,讓類似事件不再發生。”陳小平看著心力交瘁的妻子,一字一字地說︰“我們已向學校方面發出律師函,準備走司法程序。我們永不放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