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低工資「超額完成」反招怨
 (星島)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綜合報道)

今年「五•一」勞動節最好的禮物,應是實施最低工資,本來是值得開心的事,奈何反而成為一股民怨之源,無論政府、僱主和工會領袖,都付出民望代價。

  按照常理,工會領袖成功為眾多基層勞工爭取到最低工資,當中不少人加薪可達雙位數字,跑贏通脹,應該大受歡迎。實際情況卻是市民對工會領袖毀譽參半,有工會領袖還成為電台直播節目的聽眾批評對象,在民望方面得到的好處,遠遜於預期。

  不滿之源,是最低工資水平達成協議後,在落實的過程中,進行了極不愉快的公開角力,得出的結果偏離大眾預期的水平,產生原先預期承擔的憂慮。

  勞資雙方商議最低工資水平,定出時薪二十八元,不少市民贊成,大家認為月薪相當於六千元左右,涉及行業主要是保安和餐飲等勞動力密集的服務行業,就算因此酌量調高管理費或出外用膳價格,也可以接受。後來出現飯鐘錢和休息日計薪的爭議,市民發現最低工資計算,實際可能加到八、九千元,牽涉的範圍大增,頗有點出乎估計的意外。


  工會領袖過勇失分

  最低工資實質薪酬水平定得高,部分原先未必納入的僱員都會納入,影響一闊三大,多了中小企對工會領袖不滿,是預料之內。不過,不滿的聲音,還來自其他原先未必預計過的角落。

  首先是多了人擔心失業。做生意要有錢賺,就算不賺錢都要避免賠本。工資開銷增加,要轉嫁給消費者,加價力度不能過猛。開源不成,就要設法節流,裁減人手,淘汰競爭力較弱的員工,這是各地實施最低工資都面對的問題。本來打工仔得到加薪很開心,但是,加幅高到企業可能倒閉或者出現裁員,職位不保的心理壓力,就會蓋過了加薪的喜悅。

  基層打工仔添了心理壓力,中層也未必好過。當最低工資加幅比較溫和,僱主為了維持中層員工士氣,以及反映工作等級,會相應提高中層員工薪酬,即所謂「漣漪效應」。但是,當低層員工的加幅高,僱主要千方百計從其他方面節流,就可能出現「肥下瘦中」的情況。有屋苑管理公司已經表明,部分保安員因實施最低工資獲加薪三成,超過最低工資水平者難獲加薪,中層除了心裏不暢快,還要面對薪酬增幅追不上通脹的實際生活壓力。

  官員閃避反捱重拳

  經濟學一向視工資增長是通脹元素,本港已經加風瀰漫,最低工資水平偏離了大眾的預期,結果導致屋苑管理費、食肆等多方面的加費幅度大大超過原先預期。由於落實工資高,涉及行業比預算為多,很多本來以為事不關己的公司都可能受影響,帶來了財務和管理上的困擾,令中小企紛紛大吐苦水。

  最低工資定在溫和並獲大眾接受的水平,工會和資方民望都會因為「做好人」而受惠。可惜,議定水平後,雙方反而爭拗得更加激烈,資方被罵為「無良僱主」,工會領袖被斥為「得寸進尺」,變成了不討好的泥漿摔角。政府在過程中怕成為雙方的磨心,未能做好拳證角色,在這場角力左閃右避,怕痛卻反而飽吃幾拳。

  今次最低工資的爭議,受到政治化因素影響,工會領袖「去到盡」,短期而言成功推高工資水平,但結果受影響的人多過得益的人,政府怕失分逃避承擔責任,結果保障了基層卻惹來了罵聲,兩者在政治上都做了蝕本生意。經過今次的不愉快交手,勞資雙方失去互信,日後要提升工資水平,或是討論訂立標準工時,資方立場都會更加強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