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電影的秘密》:李小龍與成龍

新華網 2004-05-06
文匯報


   李小龍與成龍是香港最知名的兩顆明星。一個沉著威猛,一個滑稽可愛,兩條龍的形象截然不同,但都希望自己成為現代香港精神的象徵。雖然小龍已于1973年去世,但自70年代直至世紀末,這兩條龍的形象一直緊扣著港人的心弦,並體現著香港本土電影的特質和能量。

    九龍街童成猛龍

    李小龍1940年在美國舊金山市出生,父親李海泉當時正在那兒參加巡迴戲班的演出。還是嬰孩的他,已在父親擔演的粵語片中亮相。他出生數月後,舉家回到香港。李小龍兒時家住彌敦道,在擁擠的九龍區長大。

六歲時,再度亮相銀幕,此後數年更成為知名粵語片童星。他不是扮孤兒,便是扮頑劣街童,後來更演反叛少年。《人海孤鴻》(1960)是他這階段最後一部作品,他在片中演繹憤世嫉俗的青年,好心相助的人都被他不識好歹地大罵。

在現實生活中,李小龍也愛逛街及打架生事。他又學跳舞,最後還拿了個香港查查舞冠軍。他十多歲開始習拳擊與武術,後離港往美國大學深造。

    他和電影界人士有來往,故有機會在美國電視連續劇《青蜂俠》中飾演一固定角色,其後,嘉禾公司到洛杉磯與他接洽,開出兩部片子的合約,他一口應允,直奔曼谷拍了羅維執導的《唐山大兄》。影片尚未首映,他又開始投身《精武門》了。

    結果兩片皆打破本地票房紀錄,李小龍乘勢跟嘉禾作出破天荒的安排:與總裁鄒文懷合組衛星公司協和,不僅自編自導自己演的作品,還身兼監製,拍了《猛龍過江》(1972)。此外,他夥同鄒文懷與華納公司合作拍攝了《龍爭虎鬥》(1973),這是他的作品中最為西方人熟悉的一部。1973年夏,李小龍正忙於拍攝自己心愛作品《死亡遊戲》期間,在女星丁佩寓所內離奇斃命;坊間最流行的說法,認為他是藥物過量或過敏致死。

    李小龍是首位全球知名的香港影星,直至今天,仍舊是本土最負盛名的人物。他深受本土愛戴,正因其銀色事業發跡于香港,而非好萊塢。嘉禾給他住進九龍窩打老道山一個中型住宅,好些早晨,左鄰右里會看到他跑步經過。

李小龍辭世,有兩萬多人前來弔唁,把靈堂附近街道擠個水泄不通。香港本土動作片,至今依然以李小龍為衡量標準。香港所有喜劇演員,都嘗試過模倣他;當今動作片巨星李連杰重拍《精武門》(《精武英雄》,1994),以向李小龍致敬;成龍在《城市獵人》(1993)戲院一幕的打鬥鏡頭,也從李小龍在《死亡遊戲》與謝柏(也譯作渣巴)的對打場面中取得靈感。

  中華精武“李三腳”

    李小龍有心向外界顯示中國武術的優越。留美期間,他舉辦的武術觀摩會,把觀眾嚇得目瞪口呆。他只手一舉或飛起一腳,便能弄斷每塊厚兩寸、八塊相連的木板;即使吊在半空的木板,也能給他踢爛。他更示範咏春拳的“寸勁”,輕易把對手擊退數尺。

    他的影片也改變了此後娛樂電影的面貌,令銀幕打鬥的魅力與感染力煥然一新。在後來的電子遊戲與超級英雄漫畫中,也處處可見由李小龍引入西方的東方武術的痕跡。

    李小龍抱有一種極實際的武術觀:學功夫的目的,是要在實戰中擊敗對手。他說:“那既非儀式亦非運動,而是自衛。”1969年他給友人去信道:“我縱然仍將自己的一套叫做中國功夫,卻已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因所有派別,基本都是‘紙上談兵’,咏春派亦不例外。

因此我所走的習武路線是講求實效的街頭打鬥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場。”年輕時,他學咏春拳之前曾參加西洋拳班,也學劍擊,此外也學會一些北派招式;赴美後,除柔道外,也學菲律賓武術、摔跤、空手道及泰拳。他用西式方法訓練自己,打沙包之外,又連續跳繩數小時,把身法磨練得更敏捷更靈活。他蒐羅豐富藏書,各門各派應有盡有,又鑽研阿裏的擂臺拳賽片段,深信自己終有一天,要與他好好打一場。

    李小龍為了把功夫拍得更好看,不惜一再求變。縱使他偏愛咏春派的下路踢法,但上路踢腿在銀幕上也能虎虎生風。由於他的苦心鑽研,這一招終於成了他自己的明星標記,此即所謂“李三腳”。

日本空手道的叫喊聲也讓他借用過來了,那一聲出手很像鳥兒啁啾的尖叫,不僅有助他凝聚全身力氣,還提高了打鬥的戲劇性。此外,他的動作快得不可思議,和人鬥快時,喜歡在對方合攏手掌前拿掉其掌心的硬幣。銀幕上,李小龍由出拳到收拳往往只需六格畫面,僅相當於l/4秒。

    不管攝影機怎麼喜愛李小龍,也抵不過他愛自己的程度。他在影片中神化自己的程度一部賽過一部:《精武門》以定格鏡捕捉他迎向一輪子彈淩空飛起的樣子,《猛龍過江》在羅馬競技場決鬥,《龍爭虎鬥》在鏡房內給自己的重重鏡像包圍……李小龍沉迷明星夢,更于1969年白紙黑字寫下了“矢志不渝大目標”:“我李小龍會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東方巨星,而我的演出會是最刺激精彩的,我將竭盡所能,把演員本份做到最好。1970年開始,我會舉世知名,到1980年會賺夠1000萬美元,然後隨心所欲生活,安享內心平和與喜樂。”

    追尋李小龍不同的別名,以了解他一生事業的不同面貌,是一樁有趣的事情。他1940年出生時(中國生肖屬龍),護士提議給他改名為“布魯士”(Bruce),也就是其後他在美國人所共知的英文名字;李小龍原名李振藩,有“揚名海外”的意思;在家裏,母親叫他“有時停”,即“總不會乖乖坐下來”;姐姐則戲稱他做“小龍”,小龍更成為他自童星開始便已沿用的藝名。

    苦頭吃盡蟲變龍

    成龍原名陳港生,就是“香港出生”的意思,六歲開始便在香港于佔元中國戲劇學院寄宿,雙親則在海外工作。戲劇學院訓練嚴格,成龍除要學京劇唱做外,還要苦練武打與雜耍。李小龍曾到美國深造,沉迷閱讀又愛藏書;成龍則從未正式入學校讀書寫字。

戲劇學院解散後,成龍與幾個師兄弟在電影界找到工作,他們甚至還曾替李小龍的影片出過力。成龍最初在嘉禾當龍虎武師,其後逐漸冒起,先當上武術指導副手,後更擔綱主演,成為眾多的李小龍的模倣者之一。直至給獨立製片人吳思遠借去拍功夫喜劇片《蛇形刁手》(1978)後,成龍的事業才如日中天,沒多久,便成為香港叫座力最強的影星,更在《笑拳怪招》(1979)中當起導演來。

    成龍這個藝名有“變做龍”的意思,從中也道出了他的難題:怎樣才可變做李小龍第二,卻不要再做他的翻版?於是,成龍決心反李小龍英雄形象之道而行之。他沒完沒了地一再解釋:“李小龍腿踢得高,我則踢得低;他是個無敵英雄,我只是個倒楣的小人物;他的戲緊張認真,我的則輕鬆活潑。”

    李小龍在戲裏必定天下無敵,因此劇情總是安排他遲遲才跟大反派正面交鋒:若非他不願出手,便是對大反派的惡行懵然不知,又或有小嘍羅打頭陣。

相反,成龍習慣在功夫片裏初以天資聰敏卻尚未成器示人,劇情總以拜師學藝鋪展,為擊敗武功高強的對手,他除了要學會紀律,還須刻苦耐勞,而大戰結果也往往只是險勝。在《蛇形刁手》、《醉拳》(1978)及其他影片中,成龍實際上都要經歷“由蟲變龍”的過程,嘗遍苦頭,武藝方才精進。他由是創造出另一個英雄版本:強調不屈不撓、不怕吃苦的美德。

    李小龍的目標是實戰中取勝,所以覺得沒有懂雜技的需要,如要拍飛身翻滾的鏡頭,便由替身上陣。相反,成龍與師兄弟元彪與洪金寶,皆是出色的雜技演員,他們與戲劇學院其他畢業生在70年代末的功夫片中,引發了一股花巧的特技潮流。

    成龍與李小龍一樣,也修練不少門派的功夫,除南、北派國術外,還有南韓合氣道與日本柔道,可他卻只管將自己的功夫叫做“雜碎”,從沒想過自立門戶:“從影以後,便只管把各家各派武藝混在一起。”

    成龍在《師弟出馬》(1980)的尾聲,要與金腳帶交手,那一場展現了他喜劇形象的另一面——永不言敗的頑強鬥志。歷時17分鐘的打鬥,觀眾都看得疲累至極,成龍除遭拳打腳踢、掌摑膝撞外,還給硬拖重踏,挨揍翻滾,甚至倒地不起。他在無計可施之下吞嚼煙草汁,突地變得力大如牛剋敵制勝,飛腿把金腳帶踢出了整個寬銀幕畫面。成龍往往如是,因不肯認輸才能取勝。

但打鬥過程中他猶如人肉沙包吃盡苦頭,慘叫呻吟。與清心寡欲的李小龍殊異,成龍形象的過人之處,就是吃得苦中苦,他接受訪問時說,那是自小接受地獄式訓練學回來的本領。如果李小龍是極度自戀者,成龍就是極端自虐狂。他說:“我為痛苦而生,即使年輕時,便已愛上痛苦了。”

    成龍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的率真個性及打不死的精神,仿佛正是為了象徵香港的現代形象而塑造;而香港形象的另一面,也體現在成龍的處心積慮地走國際路線上。李小龍已把《猛龍過江》的故事背景選在羅馬,但成龍才真正足跡遍全球。

他的影片中的戰場除伸展至日本(《霹靂火》,1995)、俄羅斯及澳洲(《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1996)外,還直達北美(《紅番區》,1995),甚至遠至南非(《我是誰》,1998)。此外,《警察故事3之超級警察》(1992)從香港到內地,再到馬來西亞;《飛鷹計劃》則橫跨亞、歐兩洲,更遠走撒哈拉沙漠。同時,成龍對於一部“國際片”要有什麼賣相胸有成竹。他對包裝的重視,不僅顯示香港文化對國際水準的觸覺愈來愈敏銳,還反映香港電影業正努力製作更多外貌專業的影片。

    踏入上世紀90年代,成龍已變成香港的象徵。踏入啟德機場,旅遊協會的海報便在眼前,上面有成龍笑臉迎人,雙手抱拳作功夫式見面禮。警察公關部的電視節目,在映出工作人員名單時也播出《警察故事》主題曲。成龍除呼籲市民捐血外,還鼓勵學生認真求學,他的影蹤無處不在。

此外,他亦銷售與人合作出品的茶葉,為三菱推銷汽車,還一度在自己的“明星店”內推出特製的成龍尺、書包及筆記簿等等。199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他大大咧咧在嘉賓名板上簽名,簽得比誰都高。成龍喜孜孜地到處推銷自己,卻沒有令觀眾疏遠他。

    摘自《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美〕大衛·波德威爾著/何慧玲譯/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35.0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rindavan 的頭像
    Vrindavan

    Vrindavan 的痞客邦部落格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