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限塑令”推行7年 花錢購塑料袋並未實現環保
2015年06月09日 新華網  
     
  至今年6月,我國推行“限塑令”已經7年。然而人們發現,這一規定因為落地難現已遭遇“七年之癢”。很多人疑問,花錢購買塑料袋就實現環保了嗎?

  顯然沒有!在高分子材料專家陳學思看來,要從質上改變“白色污染”,需要改變塑料袋的材料本身——用生物可降解的材料(可降解的材料 may be more harmful than 不可降解)替代傳統的不可降解塑料。(biodegradable plastic problems)


作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生物相關高分子課題組長,陳學思帶領的團隊攻克了一項由國外壟斷的技術——聚乳酸(PLA)樹脂的產業化。

  顛覆塑料:源於自然、回歸自然


  聚乳酸也稱為聚丙交酯,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來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被科學界和產業界公認是理想的綠色高分子材料。

http://easss.com/water

  “傳統的塑料原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來自於石油或煤炭,屬於石油基原料,不可再生也不能自然降解。聚乳酸則屬於生物基,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微生物自然降解,其原料來源包括玉米、木薯、秸稈、樹和草等。”陳學思說。


  想像一下,用玉米、秸稈作為原料制作塑料袋、塑料膜、一次性餐具……身邊的“白色污染”幾乎可以全部被替代。進而,日常用的各種水杯、嬰兒奶瓶和餐具、服飾、汽車內飾等,都用玉米和秸稈做原料,又何苦再為有毒塑料擔憂?

  這一切,已經在逐步實現。

  在長春益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正在批量生產各種類型、不同規格的聚乳酸塑料袋。除了用於塑料袋噴制商標的油漆的味道,廠房內並無其他異味。該公司總經理王彬介紹說,公司自2014年8月投產以來,已具備年產1800噸聚乳酸塑料制品的產能,平均每天產能達5噸,相當於每天為社會提供50多萬個日常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他表示,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年產能將提升到5000噸以上。


  在其廠房內,陳學思現場做了一個實驗:取普通塑料袋和一個聚乳酸塑料袋,分別點燃,普通塑料袋燃燒時冒起濃煙、伴隨有刺激性的氣味,而聚乳酸塑料袋被點燃後火苗呈藍色,僅有少量煙霧,並無異味。


  陳學思說,“這些聚乳酸的原料都是玉米、木薯等,能夠100%自然降解,實現了源於自然、回歸自然。”

  “限塑令”成了“賣塑令”,“禁塑令”才是“綠塑令”
  有統計顯示,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白色污染”早已是世界難題。

  聚乳酸是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研究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石油基原料替代性物質。從1999年開始,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以陳學思為課題組負責人,開始了聚乳酸的研究工作,2000年起和浙江海正集團合作進行聚乳酸產業化開發,在丙交酯提純、綠色無溶劑本體聚合等核心技術上打破國外壟斷,在2008年建成綠色可降解環保型聚乳酸樹脂生產線,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聚乳酸樹脂產業化規模達年產5000噸以上的國家。


  “聚乳酸塑料產品,目前成本要高於普通塑料,而當前,我們國家對不可降解塑料產品的限制還不夠嚴,支持力度也較小,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陳學思略顯無奈地說。


  2008年6月1日起,我國正式施行“限塑令”,超市、商場等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從免費提供到有償使用,‘限塑令’初期,超市商場等塑料袋使用量的確出現銳減。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使用量又回到此前水平。”吉林省發改委副主任宋剛說,“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相比便攜的需求,塑料袋幾毛錢的成本感受不明顯,倒是不少超市,每年僅出售塑料袋竟能賺上千萬元,‘限塑令’實際成了‘賣塑令’。”


  宋剛認為,應從源頭上杜絕“白色污染”。經過廣泛調研,吉林嘗試全面“禁塑”。“全面‘禁塑’有利於吉林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減少長期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餐具對民眾健康的危害;此外,吉林省具備生產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替代產品的技術和產業基礎。”


  從2012年起,吉林省發改委通過調研、立法起草、聽證、征詢意見、提交審議等多個環節,形成了全面“禁塑”的文件。2014年2月,吉林省正式發布《吉林省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規定》,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在陳學思看來,吉林成為全國首個全面“禁塑”的省份,給傳統塑料制品生產行業帶來巨大變革,為用“綠色塑料”替代“白色污染”鋪平了道路。


  消除“白色污染”仍需解決“最後一公裡”
  目前,吉林全省報備聚乳酸產品生產企業14家,大部分企業的產品已進入市場。“禁塑令”推行半年,在吉林落地如何?

  記者在長春市一家高端超市看到,超市內的手拎袋和食品包裝卷袋,均已是聚乳酸塑料制品。一些顧客表示,為環保做貢獻、不會在意多花幾毛錢。而在另一家普通大型連鎖超市,盡管超市的收銀台手拎袋均已是聚乳酸材質,但超市內售賣蔬菜、熟食等櫃台使用的免費卷袋參差不齊,有不少仍是聚乙烯塑料袋。

  根據吉林省發改委的跟蹤反饋,目前長春市的大超市、大商場基本完成了聚乳酸塑料袋對傳統塑料袋的替換,但從全省範圍看,替換率尚不到50%,“難點主要是市場監管,特別是一些自由市場、小店和小攤販還沒有替換”。

  在聚乳酸產品生產企業大量聚集的長春經濟開發區,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旭長期對“禁塑令”落實和聚乳酸行業發展進行跟蹤。他認為,“禁塑令”之所以還存在“最後一公裡”難題,既有對一些自由市場、小商小店監管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產業發展時間較短、產業鏈條和銷售體系尚未完善的原因,甚至有一些商家為消化此前的庫存夾雜使用傳統塑料袋。


  宋剛介紹說,吉林全面“禁塑”,引來了不少國內其他省份來考察、借鑒,“‘禁塑’已經列入吉林地方立法計劃,今後將進一步加大宣傳推廣和執法力度,爭取年底實現在全省的大型商場、超市全部替換,並逐步攻克自由市場、小商小店的替代難題。”


  政府部門的態度讓陳學思倍感振奮。他展望,如果能從一次性日常塑料用品開始培養市場和民眾對生物可降解產品的認知、認可,將會反推行業和研發的發展,“更多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如水杯、嬰幼用品、衣物乃至其他日常塑料用品,將會加快進入我們的生活,從而加速‘綠色生活’的進程。”記者羅爭光 張建


【編輯:孫靜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