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治不正確:反對不義膠袋稅
5/26/2007 Apple HK
黃牛

政府為環保而開徵膠袋稅,但原來最多廢物的是食物渣滓


政府建議開徵膠袋稅,傳媒知識分子拍掌歡呼,齊聲指膠袋稅徵得「合理」,部份更認為政府可以「更徹底」,把稅訂得更高,發揮更大「阻嚇作用」。他們眼中,使用膠袋是十惡不赦的壞事。


https://www.facebook.com/bags4hk


傳媒知識分子的理據是:膠袋廢物,造成環境污染,政府要「污者自付」,要用膠袋者支付「污染成本」,就是「合理」。但答案是:不。


因為那五毫子的膠袋稅,既非按照清理有關廢物的成本計算出來,更重要是購物膠袋本身並不比其他物料對環境造成更大污染。


選擇物品開徵所謂「環保稅」,先要知道究竟甚麼物品才是「最不環保」。正常來說,買了的東西,如果未曾使用過便拿去丟棄,那便是最浪費、最不環保。認同此觀點的話,那麼徵稅對象怎也輪不到購物膠袋。


食物渣滓廢物最多


根據環保署○六年的報告,最多的廢物是吃剩的食物渣滓,佔家居廢物差不多四成,重量是顏色膠袋的四倍。


若要減少廢物,為何不開徵「食物稅」令市民養成不吃剩的習慣呢?


來自報刊的固體廢物也多於顏色膠袋。一份厚甸甸的報紙,許多版面讀者根本從未看過便會丟棄,非常浪費。傳媒知識分子若真的想減少都市廢物,為甚麼又不先來一個以身作則,鼓吹開徵「報刊稅」?


事實上,今時今日幾乎所有資訊都可以在網上找到,開徵「報刊稅」鼓勵市民養成網上閱報的「環保習慣」,不是比開徵膠袋稅更「合理」嗎?


每個購物膠袋被棄置前,至少被使用過一次,即從未被浪費過。而且很多膠袋都會被多次使用,最普遍是將購物膠袋作垃圾袋。政府現卻反其道而行,向可以「循還再用」的購物膠袋徵稅;相反一般只用一次的垃圾膠袋卻可以逃出稅網,顯然是與環保原則背道而馳。


錯在太便宜太實用


為加強開徵膠袋稅的合理性,傳媒知識分子又誇大香港人「生產廢物能力」。根據環保署的資料,以人均計算,近年香港人棄置廢物的比率其實在下降;○六年人均家居廢物,相比○一年減少了逾一成三,同期平均每年實質經濟增長卻達百分之四點六,顯示香港人提高環保意識。請傳媒知識分子不要再抹黑香港人了。


以生產過程來說,購物膠袋所消耗的能源、生產期間所產生的廢物和氣體,事實上就比紙袋的少得多。


「不可自然分解便代表不環保」也是一個謬誤。所有廢物如果處理不當都會造成污染,可以自然分解的未必一定「環保」,因為在分解過程中會釋出污染物質,例如污水和沼氣,從這個角度,不能分解的物料可能會更環保,政府有甚麼理由要先拿膠袋來開刀徵稅?


膠袋千錯萬錯,最錯的其實是它來得實在太便宜、太實用,所以亦太普及。


膠料之所以便宜,因為它是石油工業的副產品︰原油提煉後會被分解為不同的石油化學製品如汽油、柴油、瀝青和塑膠原料;這些原料,不用來造塑膠就會變成垃圾。在石油消費不斷增長之下,以副產品廢物利用拿來造膠袋,其實非常環保。明白這點,就知道高呼「膠袋不環保」有多荒謬﹗


挽一個購物膠袋,對優皮的傳媒知識分子,無疑很「老土」,不及那些設計精美的環保「布」袋時髦;但對一般小市民,柔韌、伸縮性強而又防水的膠袋,購物時非常實用,回家又可當作垃圾袋,省卻時間和金錢。


傳媒知識分子竟然主張要「阻嚇」,實際上是對小市民的侮辱。政府建議只針對超市膠袋徵稅,骨子其實是針對社會上不富裕的一群,也反映了膠袋稅「不義」的一面。所謂「環保稅項」其實只不過是巧立名目的苛徵,所以筆者最終裁決是︰膠袋稅絕對令人不安,一於反之可也﹗


黃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