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素食
素食網
99sushi.com

世人只知蘇軾有一道「東坡肉」,哪曉得東坡居士(即蘇軾蘇東坡)可也是一位安於蔬食的素食者呢!有詩為證:
 
口腹貪饕豈有窮,咽喉一過總成空。
何如惜福留餘地,養得清虛樂在中。
——蘇軾《戒貪饕》詩
 
《南史‧隱逸傳》記載一位有道術的盧度,他隨軍侵伐北魏,吃了敗戰,遭魏軍追殺到淮水邊,差一點過不了河。盧度心中發下誓願:「今日若能免得一死,從此永不殺生。」

願發完後,就有兩塊楯牌漂過來,把他接過河去。
 

蘇東坡看了這段歷史,覺得和自己的遭遇很相似,有感而發寫了一篇短文《書南史盧度傳》。
 
蘇東坡說他自幼便不好殺食牲畜,但食肉習氣太重,很難斷除。

近年來,克制食慾,已經能夠不再殺吃豬、羊等牲畜了,惟有佐飯的菜餚仍偏好蟹、蛤等的魚類,因此還難免妄造許多殺業。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因為作詩諷刺朝政,受刑入獄,本以為死罪難逃,不料卻承蒙皇恩赦免,只被貶逐到黃州而已。

從此之後,他便不再殺食任何動物

有時候,友人以生鮮的活蟹、蛤相贈,蘇軾就將它們拿到大江中去放生。蛤類是海中的生物,雖然放到江中,恐怕也不容易存活,即便難以存活,也比起讓人放在鼎鑊中煎煮自在許多。
 
蘇軾或許因為自身經歷過死裡逃生,如同即將被宰的雞鴨,忽然得以從廚師刀下脫逃一般,因此更加不忍為了貪圖口腹之慾而使生靈動物遭受無量的恐怖痛苦了。

在獄中,他寫給弟弟蘇轍的詩,有「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的詩句,自己在獄中如待宰牲畜的痛苦流露無遺。
 
蘇軾被貶到海南島時,寫了一首《擷菜》詩,在長長的詩題中,東坡談到他跟一位姓王的參軍借了不到半畝的土地,在上頭種菜,一整年內和兒子的三餐菜餚都充足了。

有時半夜喝醉了,想找些菜解解酒,就到菜園子裡摘采蔬菜煮食,帶有泥土的芬芳,含著飽飽的霜露水氣,即使是上等滋味的肉品也比不了。

這些蔬菜大可以滿足人生所需了,何必再去貪求精美的佳餚呢?蘇軾心有所感,就作了一首《擷菜》詩:
 
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他更把自己住的廬捨命名叫做「安蔬」。

蘇軾晚年的飲食興趣轉向

蘇軾晚年飲食興趣轉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
 
在廣東海南期間,遍嘗南國各種水果,楊梅、蘆柑(盧橘)、荔枝、龍眼、橄欖、檳榔,他沒有一樣不喜歡的。

這當中,尤其喜歡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名句長留天地間。
 
此外,蘇軾晚年還曾著意於湯菜(羹)的研製。他先後發明過幾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筍、齏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兒)、薺菜,「新春階下筍芽生,廚裡霜齏倒舊罌。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雨》)一款是蘇軾在田野間製作的,架一口斷了腿的破鼎,主要材料是蔓菁和蘆菔(就是蘿蔔)。這款羹大概有不錯的保健作用,東坡先生挺得意,自號「珍烹」,而且以「東坡羹」三字命名(《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
 
更有一款金牌東坡羹,名字叫「東坡玉糝羹」——其實是蘇軾的兒子蘇過發明的。「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味道實在是太好了,具體製法蘇東坡就秘而不宣,不肯公佈菜譜,只告訴我們主要材料是山芋。

---

蘇軾(1037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大文豪。

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nda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